女性为何更容易抑郁?

2017-04-05|来自:|发布:最健康|点击:4

女性在一生中罹患抑郁的风险为男性的2倍左右,这一比例来自女性较高的抑郁发病率:自青少年晚期,女孩的抑郁发病率已达到男孩的2倍,并维持至老年。


遗传因素可能在抑郁的性别差异中扮演着角色,但证据仍较少。


一小部分女性对正常化的激素水平波动较为易感,包括经前、围产期及绝经后,可能代表了具有较高同质性的抑郁「生殖激素」亚型。


暴露于严重负性事件可能与抑郁的性别差异有关,尤其是童年期性虐待,其他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,以及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。


数据显示,某些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:例如内化障碍,包括抑郁、焦虑、进食及躯体相关障碍,女性显著多于男性;而外化障碍,包括物质使用、冲动控制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,男性显著多于女性。


抑郁症患病率性别差异的潜在原因。以下为内容概要:


1

流行病学数据



一、患病率


▲ 女性发病率较男性低:男性为15/10万人年,女性为10/10万人年,中位比值为1.4:1。


▲ 女性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大于男性。就初发患者而言,男性在较低年龄组中比例更高,而女性在45-54岁年龄组中比例更高。


▲ 一项为期2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,女性患者自杀死亡的比例更高,但证据并不一致。


二、发病率及病程


▲ 与男性患者相比,女性患者的总体转归更佳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精神分裂症在女性中相对晚发,激素的保护效应,还是女性对药物治疗的应答更佳,目前尚不清楚。


例如,一项澳大利亚研究共纳入了1090名精神分裂症、分裂情感性障碍、情感性精神病等精神病性障碍患者。结果显示,在各个诊断组中,女性患者病前功能更佳,病程良性程度更高,残疾程度更低,与社区的融合程度更高,迁延为慢性病程的比例更低。


三、症状


▲ 相比于男性患者,女性患者常表现出明显敌意,躯体活跃性及支配性高,涉及性内容的妄想较多,较男性更为情绪化。此外,女性患者焦虑症状更多,而阴性症状更少。


▲ 对于女性患者而言,阴性症状重及年轻者更易抑郁;对于男性患者,阳性症状重及住院时间短者更易抑郁。


▲ 对于男女性患者而言,即便症状表现类似,其意味也有所不同。例如,同样是与外界隔绝、退缩及依赖,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能提示抑郁综合征,在男性患者中则可能是阴性症状的体现。


四、围产期精神科共病


尽管相比于非生育的同龄者,女性在围产期内的抑郁患病率并无显著升高,但鉴于其显著的负面效应,围产期抑郁须充分予以关注。此外,女性围产期抑郁患者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、焦虑障碍及强迫障碍的情况同样需要重视;这些共病可能是围产期新发,或是原有疾病的恶化加重。


抑郁性别差异的可能解释



「假象假说


此观点认为,抑郁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患病率事实上并无显著差异;女性抑郁之所以看起来远多于男性,原因可能在于男性抑郁的识别和治疗较女性更少,或者某些症状具有性别特异性,导致女性更容易被视为抑郁。然而,这一观点的证据较为有限。


一、个体易感性差异:生物学因素


▲ 遗传因素


抑郁症的遗传度约为30-40%,女性的遗传风险似乎高于男性。另外,基因-环境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对于患病存在多向效应,负性环境因素可通过遗传因素升高特定精神障碍的易感性。


▲ 激素影响


激素可调控脑内多个神经递质系统,包括5-HT、DA及NE能,以及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。在激素变动的关键时期,包括青春早期至中期,以及绝经期,女性群体均出现了抑郁风险的显著升高。


▲ 生理应激反应


与男性相比,女性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弱,从进化角度出发,这一现象是为了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应激的影响;然而,HPA轴应答迟钝与更高的抑郁风险相关。


二、个体易感性差异:心理学因素


▲ 气质、人格及应对类型


从儿童早期开始,女孩调控注意及抑制冲动的能力即强于男孩,而男性相对更活跃和冲动,从高强度刺激中获得的愉悦感更强;缺乏积极情感及外向程度较低与抑郁风险升高相关。


此外,女性的同情心、亲社会性、宜人性等人格特质水平高于男性,更容易对身体感到羞耻和不满意度,且反刍的应答方式(如被动重复地体验伤痛)更为显著,均可能与抑郁的性别差异相关。


▲ 既往罹患焦虑障碍


女性抑郁患者共病焦虑的比例高于男性。焦虑障碍,尤其是自儿童及青少年期开始者,往往迁延为慢性病程,并升高日后抑郁的发生风险;女性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更高,可能与更高的抑郁风险相关。


三、环境因素:个体(微观)层面


▲ 应激暴露及易感性


在青少年期,女孩的人际应激源更多,对这些应激的易感性也显著高于男孩;应激的产生可预测日后的抑郁发作。


▲ 针对女孩和妇女的暴力


针对女性的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,包括躯体/性虐待、强奸、性绑架等,在某些地区还存在强迫结婚及生育等。这些应激事件可能升高女性罹患抑郁的风险。


▲ 童年期性虐待


早年负性事件,如躯体/情感虐待及忽视等,可非特异性升高一系列负性健康转归的风险。相比于男孩(8%),女孩暴露于童年期性虐待的风险更高(18%)。


▲ 其他形式的人际间暴力


WHO估计,世界范围内有30%的女性是配偶躯体及性暴力的受害者,其风险远高于男性,而女性暴力受害者罹患抑郁及物质相关障碍的风险为对照的2倍。另外,来自配偶的暴力同样与围产期抑郁密切相关。


四、环境因素:宏观层面


全球范围内,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较为普遍;来自性别平等水平较高地区的女性罹患抑郁的风险较低。此外,性别相关的社会准则及结构同样与针对女性的暴力相关,包括教育成就、掌管财产的情况等,进而影响抑郁患病率的性别差异。





喜恩心理专家

上一篇: 研究速递 | 男性同样需要关爱:重视男性产前及产后抑郁 下一篇: 嗜睡可能是非典型抑郁
To Top